11月18日下午,由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主办的玉师天南学术沙龙第四期讲座于我校东校区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会议室举行,该院师生以及文学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学术沙龙由该院教授林立主讲第四期《大唐安西开元寺——惠超造波罗朝佛像考》,沙龙由该院院长刘小云主持。
林立从布达拉宫收藏的一尊印度波罗朝造像开始,对佛像和铭文的年代、安西开元寺、法师惠超、安西至那烂陀的交通路线等方面展开叙述,并结合史料与实地考古调查资料引导与会师生思考唐朝安西开元寺是否存在、安史之乱后留守安西都护府的汉僧和汉寺的命运如何、惠超是何人、早期波罗朝佛教艺术对敦煌石窟的影响等问题。
参与沙龙讨论的师生对林立的讲演进行热烈的评议,认为对大唐安西开元寺的探索和研究,是研究唐代宗教传播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的一大切入点;林立教授“以小见大”,从考古学、艺术史、佛教史、文字学、文献资料、历史地理等不同角度对一尊佛像进行考证,在研究论文选题和多维角度思考、辨析材料等方面给予在座师生深刻的启示。
在讨论交流环节中,玉林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张中从艺术史的角度,与在座师生讨论佛教艺术的传播以及演变。林立对此表示,佛教的起源最早是在西北印度,佛像出现主要由印度佛教徒以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创造的,佛像的出现其实是一个东西文化结合的产物。键陀罗佛像出现不久后传入新疆,由此进入中国并实现本土化发展。随后,刘小云还就安西开元寺作为官寺为什么没有史料记载这一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她提出开元寺可能沿用早期其他寺院,但更换了寺院名称。
玉师天南学术沙龙已举办四期,其学术味道浓厚,交流气氛良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师生参与。